帝都,我成为你的一亿分之一

这周一到的北京,然后就是忙着把一大堆行李提到未来的同学给我找的临时住所——一个地下招待所(呃,北京的地下室真是很多,不过条件也真不错了)。

到所里后,在办公室等着见老师(叫老板比较贴切吧?)。花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汇报了一下我的毕业设计(还好电脑里还带着一份论文初稿和答辩ppt)。然后,老板跟我具体介绍了一下这边的课题情况,最后说到他希望我做的课题,是他从回国后就开始考虑的一个方向(现在回想一下他的简历,貌似也是如此,不过当时根本没注意这些),已经有三四届师兄做了相关实验,后面可能会涉及到器件,难度是比较大的。

看来他当初要我,还是看重我是电子科大的,虽然基础知识弱一点,但是可能搞应用会比较强一点(虽然我感觉自己的实力还有待提高,不过毕竟还是有了一年的mems初步经验了)。这段时间正在看他给我的文献,真是头大,英文基础太差了!恶心的是研究生院下月初还要进行英语测试。。。现在打算做几套六级真题找找手感。

这个月下旬开始老板要给我们几个研一和研二的开始初期的基础知识培训(可能断断续续要一个学期吧),貌似他很不满研究生院那边的课程设置,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找时间给我们开小灶。

说说对这边实验室的初步感受,设备总体上可能要好于电子科大,有些没电子科大好(比如薄膜方面科大有mbe),微细加工中心可能也要比原来的学校好一点。但是这边科研的氛围可能真是要好一点,没有一个人会在上班时间不务正业。其实我觉得在这边更像是在工作一般,大家都很自觉,除了我们几个新来的有时候会表现得比较天真以外,师兄师姐表现都很成熟(想想也是,都那么大人了,别很傻很天真了)。

最后说说消费,所里的食堂比较贵,每餐大概10元左右,不过分量那是相当足,而且米饭质量相当棒!上半年这边研一的工资大概是900每月,听说下半年还要涨一次,可能会到1400吧,不管涨不涨,吃饭是肯定够了的。

就扯这么多吧。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

很受用的好文章!置顶在这里。

—————–

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 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 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有舍才有得,不要做蝜蝂。

好久都没有写博客了,不过开始写日记了,记录一些心情和琐事。这一个月开始渐渐进入了毕设的状态,完成了开题报告和答辩,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

但是,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对于一个求知欲极强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个灾难。有人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在魔兽世界中,因为魔兽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知识体系,对于一个有着极强求知欲的人来说,很容易陷进去而难以自拔,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只是一个人为虚拟出来的知识体系,在其上花费时间没有丝毫价值!

于是,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中,更重要的不在于获取新知识、跟随潮流——你只要想跟,随时都可以跟得上——但问题在于你终究只是在跟随,而不是在创造!更重要的是耐住寂寞和诱惑,在属于自己的领域深耕,更甚者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潮流!

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只有肯把装满水的杯子清空,才会有机会得到另一些东西。学会放弃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很难做到——一看有什么项目,就蜂拥而上,恨不得把所有钱都抓在自己手里;一看有什么新奇的想法,就跟风学习、模仿,最后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学好,到头来舍本逐末!

星云大师说:“舍”就是给别人,有“舍”才会有所“得”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 一个微笑,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 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

蝜蝂是一只贪婪的虫子,但又十分弱小,在其爬行的路上,它总是东张西望,看到自己中意的东西,毫不犹豫的将其驮到自己的背上,终究是不堪重负而亡。

有舍才有得,不要做蝜蝂!

附:柳宗元《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信息爆炸中的定位

这几天一直在玩,反正不是干正事,也有一两天没有上google reader,今天晚上一看,不得了,GR的未读条目都到1000+!以前自己每天总是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一些新闻的,现在看来未来的我是没有这么多奢侈的时间了。大致看了一下GR中已订阅的条目,大部分都是IT类和科学类,也有一些名人的博客。看来自己要有一个取舍了。

IT的就只看看linux相关的吧,cnbeta的新闻看得越来越没有味道了,100条里面能找到2,3条值得细读的已经很不错了,不看也罢。科学类方面,小木虫的帖子还是可以看一下的;科学网的新闻也要时时关注才是;至于科学松鼠会和格致这种类型的文章实在没有精力去读了(不过兴趣还是很足的,呵呵),挑些好看的读吧;科学网的几个名人博客还是得订个几个,关注一下八卦新闻嘛,哈哈。。。名人博客方面,韩寒的文章是必看无疑的,一贯的犀利!
我们一直都在说交叉才会有创新,或者是创新大多产生于学科交叉,看来一个人的精力真的是难以达到面面俱到的程度,理想终将被现实所击败。。。

这几天似乎玩得有点儿过头了,但谁又知道我现在玩的这些东西将来不会派上用场呢?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认真地、用心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貌似自己玩得有点儿太广了,要专一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