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局代理

这几天一直要连手机上网,但是有些程序并不支持单独设置代理,于是一直在找Windows下能够实现全局代理的软件。目前找到以下几个软件较为符合我的要求:sockscap,freecap,widecap,这些都要配合ccproxy使用才行。一般是先用ccproxy设置一个二级代理10.0.0.172:80(中国移动wap网关),在用上述xxxcap软件设置socks5代理127.0.0.1:1080.其中sockscap和freecap非常相似,只能够设置若干个程序,而widecap更高级一点,能够设置整个系统的代理,也就是全局代理了。而且这三个软件都是免费的。

PS:我搜索了一下,这种方式貌似通过修改winsock实现的,总之很复杂啦~

那么在Linux下如何做到全局代理呢?非常简单,只要声明环境变量即可:
export http_proxy=10.0.0.172:80

更多用法也可man export.

使用ThinkingRock规划你的日程

ThinkingRock是一个优秀的GTD软件(关于什么是GTD,可以参见中文维基百科:ClickHere)。

ThinkingRock的优点:

1.基于Java设计,因此具有跨平台的特性;

2.整个处理事项的流程完全按照GTD理论来设计。

3.支持project类型的计划

ThinkRock的使用:

 褪墨上有关于这个软件使用的详细介绍(ClickHere),我也不再废话,我只是说一下平时我是如何用这个软件的。

1.当我产生一个要做某件事情的想法时,就点击Collect Thoughts,作为暂时记录这些信息的地方,相当于是一个备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及时将你的大脑清空以用来思考,而不是记住这些杂事。

2.每天至少要进行一次process,处理今天积累下的Thoughts,如果这个Thought记录的只是我的一个念头,或者是一些信息,那么我就选择 It is not actionable.然后选择Delete,someday/maybe,reference。在someday/maybe里,我可以选择tickle date ,这个有点类似于提醒的一个日期,一直没搞懂tickle是啥意思。

3.然后你可以选择project,action,someday/maybe,schedule,reference页面查看你的 to do list.貌似这里的action和schedule的功能有点儿难以区分。

结语:

用好ThinkingRock的话真的是可以让你认真过好每一天。

今天第一次用chroot

刚才升级内核的时候出错了,一直停在 parsing hook (autodetect),可能是我插着手机的缘故,重启后进不了系统了。然后用livecd引导机子,先mount硬盘上的arch系统,再chroot进入硬盘上的系统,更新kernel:

mount /dev/sda* /mnt

chroot /mnt

mkinitcpio -p kernel26

好了。

——————————-

明天开始要考试了,三门都是考记忆力的,晕死了~

求同存异,和谐发展

其实我一直想回归Word,想着什么东西都能用Word写就好了。当初学latex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如果什么东西都能用tex做出来就相当完美了。但事实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

如果你想让Word来做自动目录生成,做交叉引用,做参考文献,你不得不装n个插件或外部程序,充分耗费你的精力去协调这些程序,直到你抓狂为止!我没有用过Word的样式调用,但是感觉上还是tex的documentclass来的简单一点。当然,如果你只想写一个说明性文档,亦或是一个简单的通知,那就用Word吧。想用tex?不会吧,你有必要把一个通知变得如此精美?你有必要写三句话的通知,还要写个十多行的导言区?还要用\begin{document},\end{document},\begin{figure},\end{figure},而且tex的浮动插图会让你抓狂的。如果你固执的一定要用tex写一份通知,天哪,那你不是天才就是一个偏执狂!

所以,最好就是让两者并存,更进一步,你甚至可以在Word里用Aurora调用latex写公式,好和谐~

ps:在斗争中前进,在不完美中前进,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你不会为追求不可能的完美而变得失落和急躁。